【面向2030】辽宁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愿景目标及战略任务
教育现代化本意是“转变成现代教育”,包含着人类的光荣和梦想[i]。我国面向2030年建设教育现代化,将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辽宁省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也必将秉承上述理念,并突出辽宁区域特色,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一)辽宁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改革开放近40年,省委省政府一直把职业教育作为重大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大力发展,加快发展。未来十三年,辽宁省还应在继承已有经验基础上,吸纳更多国际现代元素,秉承现代化教育理念,推进辽宁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注重以人为本。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信息素养、交流与合作等素养的提升,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注重可持续发展。作为与产业、经济和就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体系要从一种更广泛的方式支持和促进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实践原则和价值观等纳入到职业教育的政策发展、教育治理、人才培养、学校运行的所有方面。
——注重面向人人。职业教育作为重大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问题,关系到公平正义社会的建设,应该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掌握生存技能。
——注重终身学习。职业教育是以个人生存为核心的连续过程,不存在年龄界线,每个人各个发展阶段都应享有完美的生活,职业生活是其完美生活的基石。职业生活贯穿在人的终身完善过程中,能够提供学习者终身学习与进步的机会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注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产业性决定其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与行业企业相融合。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同步培养。
——注重开放共享。教育是关系国家和全民利益的公益性事业,要坚持全社会多元参与。职业教育的属性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这种属性要求其体系必须开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特征决定其机制必须开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根本之路,决定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开放。
(二)辽宁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1.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它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也必将统领着未来教育事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创新发展理念统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激发办学活力;以协调发展理念统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力贡献力;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职业教育生态建设,优化教堂内容,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社会风尚;以开放发展理念统领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广泛拓展职业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理念统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办学,促进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让每个人掌握生存技能,过有尊严的生活。[ii]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我党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高度融合起来。深入校企合作,使企业成为重要的育人阵地,把先进的企业文化、职业传统融入到教学中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企业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既重视校园教育也抓好环境治理,注重多方协同育人。
3.以国内外成功经验为借鉴
辽宁职业教育发展与德国等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密不可分,并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这是面向2030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借鉴。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以服务发展促进成才就业为宗旨,坚持政府统筹,坚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与完善,坚持体制改革创新,坚持提高质量,坚持对外合作与交流,这些都是我省职业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在走向2030年进程中应该予以继承并发扬。全纳性、终身性、多样性和易获得性,强调工作技能教育与生活技能教育并重,为每个学生出彩的人生创新机会;强调政府、社会、学校与市场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平衡和协调关系,注重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等不同利益共同体的利益诉求,这些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重要改革取向,在未来13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应该高度关注。
(三)辽宁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
1.2020年辽宁省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2010年《辽宁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5年印发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以及《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都明确了2020年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长期坚持的统领目标,是区域职业教育长期的战略任务。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来,体系建设始终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具有统领性,也体现了职业教育政策引导重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推进体系建设是实践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聚集社会各方面共识,推进职业教育理念创新的结果。未来一段时间,我省职业教育在这个方向仍要继续努力,还有相当的短板需要补齐。这是我们确立2030年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政策背景与实践基础。
2. 2030年辽宁职业教育愿景目标
20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建成灵活、多样、开放、包容的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人人享有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机会,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具体来讲,即:职业教育理念更加先进,职业教育法规制度更加完备,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更加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更加健全,职业教育内容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习环境更加优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更高,职业教育的服务力、贡献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上水平。
——教育理念现代化。将“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基本价值追求,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职业教育需求。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面向人人,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弱势群体,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开放、灵活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
——体系结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更加健全合理,院校布局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层次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经济社会需求匹配度较高。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体制机制现代化。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督执法机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行业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地位的保障政策进一步健全并得到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全面施行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机制。
——教育内容现代化。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度,构建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对接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能力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强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习环境现代化。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优化办学条件,确保所有职业院校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推进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全面发展“互联网+教育”,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职业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推进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成长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师资队伍现代化。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制度。建立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职业吸引力。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为完成未来13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规划合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信息化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完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体系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结构体系的现代化,它既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建设面向2030年的辽宁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体系,就是要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和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提升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能力。
一要优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层次结构。要发展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包括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未来十三年,职业教育的对象将从青少年扩大到所有的社会成员,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在校学生,学习地点更不再局限于校园内,产教融合将更加深入。职业教育培训学习者已经从职业教育适龄人口扩大到劳动适龄人口,学习者向着多元化、社会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要建立并完善普职沟通、中高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二要优化职教人才供给的专业结构。确立与产业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保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协调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提供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根据辽宁未来重点发展产业及产业群,布局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群,一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对应的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应专业,并建设具有优势的传统工业对应的专业集群;二是扩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对应专业给予优先发展,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储能、海洋工程装备等新支柱性产业对应专业及专业群;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应专业,加快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对应专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对应专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应专业,鼓励金融服务业对应专业,增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对应的专业集群建设。
三要建立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调整机制。根据科学、有效原则,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与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专业申报程序与评估机制等。
四要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强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职责。完善企业以合资、合作形式参与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的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现代学徒制,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建立中小企业联合技能实训中心,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岗位的可持续性。建立企业资源共享机制,企业通过提供设备、师资、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职业教育。
(二)发展高水平优质职业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育现代性。
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专业衔接为基础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完善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开发机制。
三要加强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发挥职业院校在质量控制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国家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闭环反馈监控体系,将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常态化。建立省级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并进行动态监测。引导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完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支柱,教师队伍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实现的根本大计。要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师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制度。在国家的基本标准基础上建立具有区域特征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将相关职业从业经验、职业资格、技术技能等纳入入职基本要求,吸引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改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劳动特点的任职资格,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认证机构,严把职教师资入口关。
二是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和发展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培养体系。改革传统的院校本位的师资培养模式,建立高校、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协同培养教师的体制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体系和制度,健全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见习制度,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健全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工作实践的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培训师傅队伍。
三是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完善相应的教师职务聘任、晋升办法和薪酬制度,“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突出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助力。2030年辽宁将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将颠覆性地改变教育的环境、教学关系以及运行方式。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最能直观教育现代化成果。
一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基本标准探索制定符合信息化要求又体现辽宁特色的学校建设标准,统筹学校软硬件建设、校内外学习资源,实现学校教育资源、教学过程和管理全面信息化。在职业院校推广建设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建立开放的职业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平台、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
二要推进职业院校的教与学方式创新。推动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普遍应用。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促进体验式学习,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水平。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要构建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搭建覆盖全省、涵盖中高职教育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资源建设,建设虚拟学习共同体,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网络化学习环境。
四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省级职业教育行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教育统计信息管理体系,加快形成覆盖所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所有学习者和教育、学习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治理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建立支持学校发展和管理决策的数据系统,促进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五要提升教师和管理者的信息化能力。明确职业院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化标准,设立相关的教师信息化能力证书。建立职业院校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制度。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研究,推进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方式创新,推广先进教学案例。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及职业情景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适应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一是建设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法规政策体系。遵照《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法令,形成体现地方特色、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性政策意见,进一步明确地方层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重要办学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依据,促进依法治理。
二是形成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框架。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建立职业教育决策协调机制,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企业、工会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加,实行社会共商决策。
三是加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推动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区、教职工和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六)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着眼点,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未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省职业教育要通过扩大教育开放,持续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实施更加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形式,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资格和标准,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扩大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数量。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推动职业院校与我省企业共同走出去,共建一批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国际能力。把国际能力作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基本目标之一,对接国际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国际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跨文化素质。
三是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认真总结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经验,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我省职业教育经验,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制定,牵头组织开发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标准。
课题审稿人:高鸿
课题主持人:高红梅
课题组成员:高明 沈欣 徐涵 刘静静 周乐瑞 柯婧秋
报告执笔人:高红梅
[i]杨桂青,构建充满现代精神的教育体系——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N】.中国教育报,2016-07-07(06)
[ii]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6):18
本期执行编辑:王晓卉;责任编辑:王舒